本篇文章给大家分享寺庙装修设计布局,以及寺庙装饰设计对应的知识点,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。
1、明清以来,佛寺建筑格局已成定式,一般在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分布着山门殿、天王殿、大雄宝殿、法堂、藏经楼、毗卢阁、观音殿。
2、佛教寺院的布局一般都是按修道区和生活区两大部分来 划分的。 唐宋时代,按常规,佛寺须有“七堂伽蓝”,即七 种不同用途的建筑物。佛教各宗对其解释也不尽相同,一般 认为是:山门、佛殿、讲堂、方丈、食堂、浴室、东司(厕所)。
3、晋唐以后,殿堂逐渐成为主要建筑,塔被移于寺外。寺院主要殿堂比较规范,依次为山门、天王殿、大雄宝殿、法堂、毗卢殿或藏经楼、方丈室等。东侧有僧房、香积厨、斋堂、职事房、茶堂、延寿堂等。
4、院落式的寺院布局,一般是座北面南,从山门(寺院正门)起沿一条南北向中轴线,由南向北每隔一定距离布置一座殿堂,周围用廊屋或楼阁把它围绕起来。
5、在隋唐时期,佛教寺院的基本布局特征***用了轴线对称的布局方法。具体来说,寺院按照轴线依次排列山门、莲池、平台、佛阁、配殿、大殿等建筑,形成中轴线对称的格局。
6、鉴于以上原因,中国汉地佛寺的建筑布局,在近两千年的发展过程中,基本上***取了中国古代官署和传统院落的形式。同时,一寺之中可以有若干院,建筑规模较小的寺也叫做院。比丘尼住的院多称为庵。
普济寺是普陀山三大寺之一,总体布局既***用传统的中轴线方法,又充分利用地形地段来安排单体建筑,集清代建筑之大成,为浙江清代官式建筑的典型代表。
普济寺于佛历2541年(公元19***年)岁次丁丑十一月吉日动工,由长乐市佛教协会释华清会长倡建,这是一组仿唐花园式建筑群,布局严谨,规模恢宏,殿阁为立柱抬梁木构式,琉瓦飞檐,雕梁画栋。
普济寺寺院布局严谨、巧妙,中轴线上主体建筑依次为山门、弥勒殿、大雄宝殿、观音阁、法堂、藏经阁,两厢对峙,依序为放生池、钟鼓楼、客堂、香云楼、伽蓝殿、祖师殿、僧寮、阅览室、香积厨等。
盂县普济寺为文化旅游景点。位于盂县西潘乡侯庄村。据乾隆版《盂县志》载,建于唐代初年,乾隆二十一年,移建现址,以后屡有修葺。占地面积1988平方米。
普济寺在规划布局和建筑设计上独具匠心,是中国寺院建筑的典型代表和浙江清代官式建筑的重要遗存,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。
单体布局 单体式布局除了在佛教圣地中的茅庵、精舍、精室之中可以找到范例之外,中国汉传佛教寺院一般没有此种形制。 组群布局 历史上曾出现过多种布局形式,最早出现的是廊院式。
寺院殿堂布置除各类佛像外,还有一些比较固定的庄严和供具。所谓庄严就是以示庄重严肃的装饰。中国佛殿之庄严主要为宝盖、幢、幡、欢门等。宝盖又称天盖。殿堂所供本尊佛像有宝盖,佛经称华盖。
所以,中国汉族地区的佛寺在近两千年的发展过程中,基本继承了中国的建筑传统,以院落形式作为佛寺的布局,即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四合院串连而成。 汉地佛寺的另一特点,就是有一条南北中轴线。
建筑布局:潭柘寺寺院坐北朝南,主要建筑可分为中、东、西三路,中路主体建筑有山门、天王殿、大雄宝殿、斋堂和毗卢阁。东路有方丈院、延清阁、行宫院、万寿宫和太后宫等。
潭柘寺的建筑布局分为三格:居中的一路是佛殿-山门、天王殿、大雄宝殿、毗卢阁。在这组建筑内有许多古物和美丽的传说。如元世祖忽必烈的女儿妙严公主的塑像。
潭柘寺寺院坐北朝南,主要建筑可分为中、东、西三路,中路主体建筑有山门、天王殿、大雄宝殿、斋堂和毗卢阁。东路有方丈院、延清阁、行宫院、万寿宫和太后宫等。西路有愣严坛(已不存)、戒台和观音殿等,庄严肃穆。
主要建筑:山门、天王殿、大雄宝殿、斋堂、毗卢阁、方丈院、延清阁、行宫院、万寿宫和太后宫、愣严坛、戒台和观音殿等。潭柘寺二宝:宝锅,石鱼。地址:北京市门头沟区潭柘寺镇。
寺庙的建筑布局严谨,宏伟壮观,主要由山门、天王殿、大雄宝殿、观音阁、塔院等组成。其中,大雄宝殿是潭柘寺的核心建筑,也是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关于寺庙装修设计布局,以及寺庙装饰设计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,感谢你的耐心阅读,希望对你有所帮助。